昨天的“股市第五章:天造地设”讲述了涨跌停制度,在一天内从跌停到涨停也俗称“天地板”,每一章的名字可不是瞎取的哦,细细体会~
昨天的涨跌停制度是一个具有中国特色的制度,今天在这基础上讲一个在中国只存在了4天的制度,那就是熔断。每次听到别人说这个名字,就不知道为什么莫名其妙的感觉到高端,那么我们今天就来看看这到底是什么。
时间回到2015年的股灾,经历过的伙伴就知道那叫一个惨烈,以前每天在一起讨论股票的大爷大妈也不再每天盯着手机和电脑屏幕了。那么监管层为了防止出现这种市场急剧下跌引起的过度波动,在2016年1月4日施行了熔断机制,这一实施就让很多韭菜来了个“开年红”。
熔断(Circuit Breaker),其实这也不是什么金融词汇,没有想象的那么高端,我们学过初中物理的就知道,在小灯泡两端的电压过高或者短路的时候就会烧坏电路,那么,为了保护电路的完好,就安装了一个保险丝,会在出现一些突发状况的时候熔断保险丝,切断电路,从而达到保护电路的目的。
在金融市场上也是同样的原理,在市场波动过大的时候就会触发熔断机制,暂停交易,起到一个保护市场的作用。
所以当时监管层规定,只要大盘跌倒5%,就暂停交易15分钟,如果再次开盘后跌倒7%,那么就全天停止交易。
这个机制本来是从美国引入的,当年1987年股灾后,1988年推行的熔断机制,而且效果还不错,所以就引进了中国市场。
梦想是丰满的,现实却是骨感的。

从1月4号实施当天就触发了熔断,紧接着就提前收市,过了两天,到1月7号,又触发了熔断,提前收市。
本来在4号当天跌个5%没什么,但是因为触发熔断机制,那十五分钟的暂停交易就好像把一个人在黑暗之中,四面都是无尽深渊,这时候很多人内心的恐惧就被激发出来,本来还打算过段时间再卖的人都会在开盘后赶快卖,然后又快速下挫至7%,提前收市。
那时候有段子手说,券商是全世界最轻松的事业了,每天都可以提前下班。
在推行四天后的2016年1月8号,监管层便叫停了熔断机制。
熔断虽然在美国实行的非常不错,但是在中国不一定有用。生物不能随意引进,不然会造成某个物种的泛滥或者其他物种的灭绝,金融制度也是同样的道理。
不论是涨跌停制度也好,还是熔断机制也罢,都是监管层为了保护散户的利益,虽然市场上对这些制度有很多诟病,我昨天说过,一个事情不可能是纯粹好的,或者纯粹坏的,要用批判性的眼光去看。
编辑/蓝楹会 湛选